催收工作的核心是“合法合规”,但很多一线人员踩线,往往是因为“不知道具体不能做什么”或者“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”。与其背一堆法律条文,不如先把“必须守住的底线”变成可操作的动作比如开口句话,就说清楚自己是谁、来自哪里、要做什么。
亮明身份不是“走个形式”,而是法律要求的“告知义务”。你不能说“我是XX公司的法务”(除非真的是法务),不能说“我是派出所的协助人员”(冒充公检法是严重违规),更不能用“调查组”“清收组”这种模糊身份吓唬人。正确的开场白要包含三个要素:机构全称、本人身份、催收事由。比如“您好,我是XX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催收专员,工号00123,负责处理您名下2023年5月办理的XX贷逾期事宜,想和您聊聊还款的事”。这里的机构要全称不能用“XX金服”这种不够明确的简称;工号要真实方便债务人核实;事由要具体让债务人清楚是哪笔贷款。如果债务人问“你凭什么找我”,得马上说出贷款基本信息,比如“您2023年5月10日在我们平台借了10000元,分12期还,每期还950元,最后一期是2024年5月10日,目前已经逾期30天”信息必须准确,说错了会让债务人质疑身份。
联系第三方是催收中最容易踩线的环节。比如给债务人父母打电话说“你儿子欠了我们10万,再不还我们就上门”,这就违规了既泄露了债务人的逾期信息,又威胁了第三方。正确的做法是,联系第三方只能有一个目的:确认债务人的有效联系方式。比如可以说“您好,我是XX金融机构的催收专员,工号00123,找XXX有点事,请问他现在的电话是多少?”如果第三方问“他是不是欠你们钱了”,不能承认也不能否认,只能说“我们有一些业务上的事要和他沟通,请您提供他的联系方式,谢谢”。而且联系第三方的次数不能超过2次(除非第三方主动同意继续联系),否则就是“骚扰”。另外,不能用辱骂、威胁的语言,比如“你个老赖,赶紧还钱”“再不还就把你拉进黑名单,让你孩子上不了学”这些话不仅违规,还会激化矛盾。替代的话术要共情且理性:“我们理解您可能遇到了困难,只要您愿意沟通,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”“逾期会影响您的征信,对您以后贷款、办信用卡都有影响,建议您尽快处理”。
你手里的债务人信息,比如身份证号、通讯录、银行流水,都是“敏感信息”,不能乱传乱用。比如不能把债务人的通讯录发给同事,不能用债务人的身份证号查他的支付宝余额,不能把债务人的逾期记录发到朋友圈。正确的操作准则是:所有信息必须来自机构的合法留存(比如贷款申请时债务人填写的),不能通过第三方购买或者黑客获取;使用信息只能用于催收,不能用于其他目的;每天下班前,要把手机里的客户信息同步到机构的加密系统,不能存在个人微信或者相册里;如果离职,要立即删除所有客户信息,交还工作手机和电脑。比如要联系债务人的紧急联系人,必须从机构系统里调取联系方式系统里的信息经过合规审核,而自己存的可能已经失效或者来源不合法。
上门催收不是“逼债”,而是“当面沟通”,必须严格走流程。首先,要提前24小时通知债务人,通知要留证比如发一条短信:“您好,我是XX机构催收专员,工号00123,计划明天下午2点到您的住址(XX市XX区XX路XX小区3栋2单元101室)沟通还款事宜,请您知晓。”更好让债务人回复“知道了”,如果没回复,要打电话确认。其次,上门的人数不能超过2人,不能穿奇装异服,不能携带凶器(比如棍子、辣椒水)。第三,不能强行进入债务人的住宅如果债务人不开门,只能在门口等,或者联系物业帮忙转告,不能反复敲门,不能大声喊“XXX,还钱”。第四,沟通时要全程录音,要主动出示工作证件和机构的《上门催收授权书》(上面要有机构的公章和你的姓名、工号)。比如敲门后债务人开门,要先说:“您好,我是XX机构的催收专员,这是我的工作证,这是我们机构的授权书,今天来是想和您聊聊还款的事。”递证件时要让对方能看清楚,不要直接塞过去。沟通时要坐在沙发或者椅子上,不能坐床,不能翻动债务人的东西,不能抽烟(除非对方允许)。如果债务人说“我现在没钱,你们走吧”,可以说:“没关系,您可以告诉我您的困难是什么?比如是失业了还是生病?我们可以帮您申请延期还款或者分期还款。”如果债务人明确要赶你走,要立即离开,不能纠缠。
协商还款的关键是“如实告知”和“书面确认”。比如债务人说“我现在只能还本金,利息能不能免?”不能直接说“可以”除非机构有明确的减免政策,要先问:“您的情况我需要向公司申请,请问您能提供失业证明或者医院的诊断书吗?”如果机构同意减免,要把减免的金额、还款的时间、后续的责任都写在《还款协议》里,让债务人签字按手印,然后扫描上传到机构系统。不能口头承诺“还了本金就没事了”,否则债务人还了本金,你又要他还利息,会引发纠纷。另外,要如实告知债务人的权利,比如“根据《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,您可以申请个性化分期还款,最长不超过5年”“如果您确实没有能力还款,我们可以帮您申请停息挂账,但需要您提供贫困证明”。协商时要记录所有细节,比如债务人说“我下个月10号能还3000元”,要回复:“好的,我记录一下,您下个月10号还款3000元,剩下的金额我们再协商,对吗?”让债务人确认,避免后续他说“我没说过”。
所有和催收相关的记录,都要留存至少3年因为诉讼时效是3年。具体要留存的证据包括:沟通记录(电话录音要完整,微信聊天记录要保留原始对话框,短信要保留发件人、收件人、时间、内容);上门记录(通知短信、授权书、工作证照片、沟通录音);协商记录(《还款协议》、债务人提供的证明材料、申请减免的审批流程);还款记录(债务人的转账截图、机构的到账通知)。留存的方法要规范:用机构指定的加密系统存储(比如钉钉的云盘、企业微信的文件柜),不能存在个人手机或者电脑里;定期备份(比如每月底备份一次),避免系统故障丢失;如果有纸质材料,要扫描成电子档,再把纸质材料归档保存。比如和债务人通了电话,要立即把录音上传到系统,备注“2024年6月10日14:30,与XXX沟通还款事宜,债务人表示下个月10号还3000元”;如果债务人发微信说“我明天还2000元”,要把这条微信截图,上传到系统,备注“2024年6月11日9:00,XXX微信承诺明天还2000元”。
如果不小心说了违规的话,比如脱口而出“再不还钱就起诉你”,但其实机构还没打算起诉,这时候要立即纠正:“刚才我说的‘起诉’是不准确的,我们会按照法律程序处理,但目前还在协商阶段,我向您道歉。”然后把话题拉回协商:“我们还是想和您一起解决问题,您看有没有什么方案是您能接受的?”如果被债务人投诉,比如债务人说你辱骂他,要时间找合规部门,提供当时的录音证明自己没有辱骂所以留存证据非常重要。如果发现同事违规,比如同事冒充公检法催收,要提醒他:“你这样做是违规的,会被公司开除,还可能触犯法律。”如果他不听,要向合规部门报告“知情不报”也会被牵连。另外,要定期参加合规培训,比如每月一次的法律知识讲座,或者每周一次的案例分析会,了解最新的违规案例和应对方法。遇到不确定的情况,比如债务人说“我要告你们骚扰”,不要自己处理,要先问合规部门:“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回应?”
催收的本质是“解决问题”,不是“制造矛盾”。守住合规底线,不是“束缚手脚”,而是“保护自己”因为违规不仅会让你丢工作,还可能触犯法律。把这些可操作的动作变成习惯:开口先亮身份,联系第三方只问联系方式,上门先通知,协商要书面,记录要留存,就能避免90%的违规风险。剩下的10%,交给合规部门和持续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