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坏账的麻烦,从来不是“怎么把钱要回来”,而是“怎么一开始就不让坏账发生”大部分坏账的种子,早在选客户的时候就埋下了。要降低坏账率,步得把好“客户准入关”,用“财务+经营+信用”的三维风险画像,把高风险客户挡在门外。
画客户风险像,先看财务硬指标。流动比率(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)低于1.5的客户要警惕,这意味着他手里的活钱连短期债务都覆盖不了,拿什么给你付款?资产负债率(总负债除以总资产)超过60%的,相当于背着超过身家六成的债,压力大到喘不过气,还款优先级肯定排到后面;应收账款周转率(营业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)低于行业均值的更要小心客户自己都收不回钱,怎么可能按时给你结账?去年我们遇到个客户,流动比率只有1.2,还背着两起买卖合同纠纷,直接拒绝了合作,后来听说他欠了三家供应商的钱跑路,刚好避开了风险。
经营维度要查上下游稳定性和产能。如果客户近一年换了3家供应商,要么是他付款口碑差被供应商拉黑,要么是供应链出了问题;要是主要客户流失超过20%,生意肯定不景气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,现金流早晚会断。产能利用率也不能忽视,工厂开工率低于70%,说明订单不足,机器都闲在那,拿什么赚回钱给你?
信用维度最直接,先查“老赖”记录上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搜客户名称,有失信被执行人记录的,直接pass。再用企查查、天眼查看司法诉讼,尤其是买卖合同纠纷多的,说明他经常跟供应商闹矛盾,付款习惯肯定不好。还可以找客户要最近6个月的银行流水,或者让他提供和其他供应商的付款凭证如果过往有多次逾期,哪怕他说得再好听,也不能信。
客户选对了,接下来要把风险写进合同里。很多企业的合同写得笼统,出问题时连个“依据”都没有,必须做“分层条款”,每一步都锁死风险。比如预付款:定制产品必须收30%,非定制收10%定制产品的原材料是专门买的,客户毁约的话,预付款能覆盖成本;非定制的收10%,是给客户留余地但也锁死诚意。进度款要和交付节点绑定,比如设备销售用“3335模式”:签合同付30%、发货前付30%、调试合格付35%、质保金5%(1年后付),每一步都让付款和你的履约挂钩,客户想拖欠都找不到理由。逾期罚息要写清楚:“每逾期一日,按未付金额的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,卖方有权停止供货”别嫌条款“苛刻”,真到客户逾期时,这就是你最有力的武器。去年有个客户买设备没付进度款,我们直接按合同停了调试,他怕耽误生产,当天就把钱打过来了。
担保条款不能省。小微企业要让法人夫妻双方签“连带责任担保函”,个体工商户要经营者本人担保,有房产的得做抵押登记这样就算客户跑了,你还能找担保人要,或者拍卖房产。争议解决条款要约定“卖方所在地法院管辖”,别等打官司时,还要跑到客户老家耗时耗钱。
合同签完不是结束,是监控的开始。很多企业把应收账款放出去就不管,等变成坏账才着急,一定要做一张“应收账款动态预警表”。核心字段包括:客户名称、合同金额、账期、最晚付款日、已付金额、未付金额、逾期天数、对接人、最近沟通记录、风险等级。然后给每个等级定动作:绿色(未到期)每周发提醒邮件,附合同编号和金额,让客户记着有这笔钱要付;黄色(逾期1-30天)当天打电话,问清原因是忘了还是资金紧?忘了就让他当天付,资金紧就让他给具体还款日期(比如下周三付50%),还要写书面承诺;红色(逾期31-90天)派销售上门,带合同和对账单让客户签字确认,明确说“再不付就停新单”;黑色(逾期90天以上)直接找律师发律师函,同时查客户的财产(比如房产、车辆、应收账款),准备起诉。有个机械企业用这个表,把逾期60天以上的账款占比从22%降到9%,很多风险在黄色阶段就解决了。
如果客户资质不错但账期太长,可以用金融工具把风险转出去。比如应收账款保理找平安保理、京东保理这样的正规公司,做“无追索权保理”,把应收账款卖出去,即时拿到80%-95%的钱,剩下的是佣金和风险金。无追索权很重要,这样客户不还钱也不用找你,彻底转移风险。出口业务可以找中信保做信用保险,客户拖欠或破产,中信保赔80%-90%,还能帮你查客户信用。如果有大量应收账款(比如超5000万),可以做资产证券化(ABS),把账款打包成证券卖出去,回笼资金的同时转移风险。去年有个电子企业做了1亿无追索权保理,拿到9200万现金,刚好付了供应商货款,没让资金链断了。
万一形成坏账,别坐等,用“组合拳”清收。先试“折扣清收”比如客户欠100万,跟他说“30天内还80万,剩下的免了”,很多客户会愿意,毕竟能省20万。如果客户没钱但有货,试试“以货抵债”比如客户是做家电的,欠50万,让他用100台空调抵债,你再卖给经销商,能收回40万,比烂账好。如果客户有财产(比如房子、车),直接起诉并申请财产保全,防止他转移有个建材公司起诉欠80万的客户,保全了对方的房子,客户怕拍卖,赶紧还了75万。没时间自己催,可以找正规催收公司(比如永雄资产),但要签合同约定“不能暴力催收”,他们能帮你收回30%-70%,总比一分没有强。去年有个服装企业用折扣清收加以货抵债,收回120万死账,占总坏账的60%。
坏账管理从来不是“事后救火”,而是“全程布防”从选客户时的三维画像,到合同里的分层条款,再到过程中的动态监控,最后用金融工具转移风险、用组合拳清收,每一步都要落地。没有“公式”,但把这些方法拆成具体动作:查三个财务指标、加五个合同条款、做一张预警表,就能把坏账率降下来。能落地的方法,才是真正帮企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。